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!

000

当前位置: 杭州湾写字楼网 >> 新闻中心 >> 全国 >> 新闻详情

杭州要给地下管线建个“家” 5个综合管廊项目开工

杭州湾写字楼网    来源:杭州日报        浏览:

电力、燃气、供水、通信这些市政管线,就如同这个城市的一条条"动脉”,纵横交错且"各自为政”,不时还会有一些紧急病情。为了解决这些城市病,我们通常把马路"开膛破肚”,用来寻找问题的根源。这样的方式虽然直接,但是会引发交通堵塞,还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。

考虑到这些问题,杭州从今年开始,要给这些地下管线建一个"家”,把它们集中起来统一管理。来自市建委的消息,截至12月22日,艮山东路综合管廊工程、德胜路综合管廊工程、大江东(江东大道、河景路、青西三路)综合管廊工程、沿江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以及富阳区金桥北路综合管廊等5个工程,首开段施工机械全部到位,全面进入开工建设阶段。

地下管线要进"一家门”

很多人会问,什么是地下综合管廊,杭州为什么要建地下综合管廊?

市建委的负责人专门对此做了解释,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、通信、广播电视、给水、排水、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,包括干线型综合管廊、支线型综合管廊及缆线型综合管廊,是集约化敷设地下管线的一种方式。简单点来说,就是我们要在地下建一个"保护壳”,让这些"各自为政”的地下管线住进同一个"家”,统一管理起来。

今年4月,杭州在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,入选第二批国家试点城市。经过半年多的筹备,第一批5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已经全面开工,5个项目全长34.35公里,投资约59.8亿元,计划于2017年底前完工,2018年先后正式投入运营。

此外,杭州还制定了一个"两步走”战略。到2020年,力争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80公里,部分新区、园区、成片开发区域形成环网规模,"马路拉链”逐步减少。到2040年,力争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00公里,城市建成区范围连片成网,地下综合管廊发挥规模效应。

地下管廊要减少城市"拉链路”

杭州目前正处于一个建设高峰期,难免会有市政管线基础设施的增容和扩建。过去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:"怎么好好的马路,没修好几天,又挖开了,简直像个'拉链’。”不过,这样的"拉链路”,随着艮山东路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,将不会在艮山东路上出现了。

根据市建委的消息,艮山东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,西起钱潮路东侧,东至聚首路,全长约7.86公里。这个管廊设置了三个舱,截面呈一个矩形,分别为:电力舱、水信舱和燃气舱,燃气舱下设置雨水舱。设计入廊管线包括给水、燃气、电力及通信管。管廊标准断面尺寸:10.6米×4.4米。以后,万一里面要检修或者加入新的管线,施工人员只要打开出入口或者投料口,就可以进入管廊内部进行维修、施工,无须再把马路"剖开”。

地下管廊要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

之所以花大力气打造一个个地下综合管廊,除了减少城市病,杭州市更旨在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。

以德胜路综合地下管廊工程为例,这个工程西起东宁路以西,东至九环路以西,全长5.33公里。管廊标准断面为10.4米×4.5米,采用矩形三舱形式:电力舱、水信舱和燃气舱,布置在德胜路南侧绿化带内。设计入廊管线包括给水、燃气、电力及通信管。

在德胜路试点综合管廊,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条路是钱江变220KV出线工程的必经之路,结合本来要建的高压电力隧道设置综合管廊,在节省建设投资的同时,也把庞杂的地下管线归并在综合管廊中,在一个安全的空间里,尽可能缩小各个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,节约了土地,也为以后基础设施的增容留出了足够的空间,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基础设施高效、集约发展。

地下管廊要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

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之前,我们的地下管线基本采用传统的直埋方式,使用寿命大约是10—20年,同时,由于供水、燃气等管线直接埋在泥土里,一些微小的泄漏和破损,不容易被发现。

现在,我们打造的地下综合管廊,等于给地下管线们建造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的"保护壳”,管廊的设计使用年限达到100年,住进"保护壳”的管线的寿命也因为受到保护而延长,还可以抵御一定的外力冲击。碰上施工开挖,也不会伤到内在的管线。漏水、漏气也会被监控系统及时发现,及时得到维修,大大提高管线的安全可靠性。在遇到地震之类的灾害时,管廊也将发挥大作用,它不仅不容易被破坏,管理人员还能通过管廊,适时切断燃气、电力线路,避免次生灾害。

编辑:

【版权与免责声明】 凡本站注明“来自:XXX网(非本站原创)”的新闻稿和图片作品,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连系本站及时处理。

相关文章

推荐楼盘